如果说,热播的《以法之名》镌刻的是社会秩序的坚实基石;那么在深圳宝安,一部面向未来的硬核大剧,则正在《以创业之名》上演。它书写的,是关乎梦想与成就的时代剧本。
近日,一份广东省“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名单,将五家宝安企业——海弘装备、果力智能、镭神智能、海清智元、南科佳安——推至聚光灯下。这其中,为机器人植入“眼睛”的镭神智能,其创始人胡小波的追光之旅,以及这颗“种子”与宝安这片“沃土”的耦合,正是对《以创业之名》这部时代大剧最精彩的解说词。
故事的起点,总带着些传奇色彩。2000年,他从安稳的国企中车株洲电力机车厂辞职,在安顿好家里之后,怀揣仅剩的400元独闯深圳,只因“每天按部就班,实在没有成就感,这不是我要的人生”。正是这份对“成就感”的执念,让他用十年时间,在中国激光产业刻下了自己的名字。
2004年,在中国高端装备的核心“心脏”——光纤激光器被外资品牌全面封锁的背景下,他创立创鑫激光,一头扎进无人区。十年磨一开元体育平台 开元体育在线剑,他为中国制造锻造出了一颗自主的“中国芯”,也凭此一役,赢得了“中国光纤激光教父”的声名,这更像是一场基于民族情感的突围。
时间拉回到2015年初的一个凌晨,夜色未尽,胡小波一行人打车从辽宁鞍山工厂前往沈阳机场,在高速上,胡小波乘坐的汽车由于司机犯困导致失控撞向隔离带……一个念头在劫后余生的胡小波脑海中变得无比清晰,为汽车装上一双能洞悉危险的“眼睛”,一双在黑夜与高速中依然可靠的“眼睛”。彼时的胡小波,已是中国激光界的风云人物。他被誉为“中国光纤激光教父”,在2004年创立的创鑫激光,已成功打破国外垄断,成为国内最大的光纤激光器企业,甚至作为青年科技企业家代表随国家领导人出访。用世俗的眼光看,他早已功成名就。
但熟悉他的人知道,胡小波是个不甘平庸的“追光者”。意外车祸,淬炼成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产业的使命。他决定二次创业,这一次,他瞄准了被视为自动驾驶“眼睛”的激光雷达。2015年,胡小波成立镭神智能,初入赛道,胡小波便遭遇了“下马威”。团队研发的第一款扫地机器人用三角法激光雷达,因核心的美国芯片突然断供,项目几乎全军覆没。“卡脖子”的切肤之痛,让他做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异常“沉重”的决定:走垂直整合的全产业链道路。
在众多同行选择“轻资产、重算法”的模式时,镭神智能反其道而行,从底层核心硬件,再到最终的激光雷达整机和上层算法,全部自研自产。“重资产”之路,考验的不仅是资金,更是技术定力和战略耐心。镭神智能的破局点,正是胡小波最熟悉的领域——1550纳米光纤激光雷达。“未来商用车和乘用车上的前向主雷达,一定会选择1550纳米路线。”胡小波对此笃信不疑。然而,1550纳米光纤激光雷达技术门槛高、成本昂贵,长期是国外巨头的专属。胡小波带领团队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他们自研自产了包括高端激光雷达所需特殊光纤激光器、20多种高功率核心光器件,甚至连生产器件的工装设备都是“镭神”造,从关键核心器件到整机全链条均实现百分百国产化。当名为“终结者1号”的图像级1550纳米光纤车规激光雷达亮相时,其尺寸比同类产品小了20%以上,成为全球最薄的同类产品,成本也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超远距离1550nm光纤激光雷达、905nm混合固态激光雷达、双通道水下成像激光雷达、多线机械式激光雷达及单线机械式激光雷达等开元体育平台 开元体育在线五大系列激光雷达已实现100%国产化。这一系列的突破,让镭神智能不仅彻底摆脱了“卡脖子”的风险,更拥有了独步市场的“杀手锏”。
如今,镭神智能作为全球领先的全场景激光雷达与智能搬运机器人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构建了七大激光雷达产品平台+三大算法+两大控制器+百余个全场景解决方秦的业务生态,在智能机器人领域,公司专注于智能机器人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打造了世界领先的3D SLAM无人叉车/AMR系统解决方案,适用于各大制造业自动化及物流仓储运输领域。从一颗激光雷达到软件算法,再到3D SLAM无人叉车系统解决方案,镭神智能用垂直整合,构筑了厚实的技术壁垒。
如果说胡小波的个人远见与团队的技术攻坚是镭神智能的“内核”,那么宝安这片沃土,则是护航其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的“盔甲”。
一个“万物皆可造”的产业公地。在宝安,供应链不是线性的“链条”,而是一张深度融合、高效协同的“生态网”。这种“网”的密度,藏在一开元体育平台 开元体育在线组数据里:宝安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集聚了制造业企业5.45万家,占比超过深圳的三分之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17家,占深圳的五分之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397家,连续8年居全国县区之首。这种生态的厚度,源于47年的积淀。从“三来一补”的代工时代,到“宝安创造”的智造时代,宝安制造业完成了四次迭代,催生出5个千亿级、9个五百亿级战新集群;这张网的价值,不仅在于为企业提供“买得到”的便利,更在于为自主创新提供了“造得出”的底气。当镭神智能需要为自研芯片找到一种特殊封装工艺,或为自动化产线定制一个非标部件时都能在这张“网”中迅速找到解决方案,宝安的“水平分工”能力,为镭神智能高难度的“垂直整合”提供了最坚实的底座。这,也是“世界工厂”底蕴向“创新高地”转化的深层密码。
一套“有为而不越位”的服务体系。胡小波多次提及宝安“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理念,一个细节至今仍被胡小波津津乐道,当镭神智能发布了历时6年、投入百人团队研发的3D SLAM无人叉车,面临市场开拓压力时,宝安区和街道的干部帮他们在微信群里、朋友圈推广吆喝,链接资源。“‘无事不扰’让我们能安心搞研发,‘有求必应’则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提供支持。”他提到,当公司需要精密制造厂房时,政府高效协调,解决了空间难题;当企业冲击国家级项目时,相关部门会主动推荐、辅导。他感慨,在关键处“扶一把”,送上趁手的工具。这种服务是对创新规律的尊重,更是对企业需求的精准滴灌,是一种深刻理解产业发展规律的治理智慧。
一方“淬炼真金”的开放试验场。再锋利的兵刃,也需实战检验。宝安主动开放的城市公共设施,成了镭神智能技术“淬火”的最佳场地。无论是部署在海岸线的“高端安防系统”,还是安装在交通路口的“智能红绿灯”,宝安为镭神智能铺就的,是一条从实验室到现实场域的“试炼通道”。这些由城市肌理托举的示范场域,不仅是技术的“校验仪”,更是成果转化的“加速器”,它们将研发到商用的漫漫长路,压缩成看得见、摸得着的迭代轨迹,让镭神智能的技术锋芒得以更快刺破市场壁垒,生长为硬核竞争力。
再将目光投向那份沉甸甸的入选名单,一幅波澜壮阔的产业画卷徐徐展开,果力智能的灵巧手,解决了机器人“如何精细操作”的问题;镭神智能的激光雷达,赋予机器人“看得清、看得远”的能力;海清智元的AI算法,为机器人装上了“认知与判断”的大脑;海弘装备的系统集成,打通了机器人融入工业产线的“最后一公里”;南科佳安的全流程方案,则将机器人从单一设备,整合成“协同作战”的军团……它们的集体涌现,是宝安前瞻布局、系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必然结果。从一个零部件,到一个机器人,再到一个产业集群,宝安正通过“链主”企业牵引、应用场景驱动、产业政策护航,下好“AI”这盘大棋。
在宝安一工厂车间里,3D SLAM无人叉车正精准穿梭。激光雷达实时构建三维地图,精准对位,这束穿透技术壁垒的光,是宝安与创业者双向成就的见证。对于怀揣梦想的创业者而言,宝安从来不是一时的“落脚点”,而是能共赴梦想的“同行者”。在这里,每一份坚持都能找到回响,每一次突破都能获得支撑,这便是“我的事业搭子是宝安”的生动注脚。